世界海洋日:我国发展的“蓝色引擎”如何回归绿色化?

来源:塑料机械网原创
编辑:四夕
2020/6/8 17:17:09
48073
导读:海洋,已经成为了我国发展的“蓝色引擎”。在这背后,海洋生态系统承载着来自陆海的双重污染和开发压力。
  【塑料机械网 热点关注】世界环境日刚过,世界海洋日已至。联合国于第63届联合国大会上将每年的6月8日确定为“世界海洋日”,今年不但是第12个“世界海洋日”,也是第13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世界海洋日主题是“为可持续海洋创新”(Innovation for a Sustainable Ocean),我国的活动主题是“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
 
  实际上,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我国的海洋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上,点缀着大大小小数十个港口城市。海洋,已经成为了我国发展的“蓝色引擎”。据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8.9万亿元人民币,十年间翻了一番;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1%,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
 
        在这串惊人的数据背后,海洋生态系统承载着来自陆海的双重污染和开发压力。
 
  《2019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19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总体状况表现为: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整体稳中向好;海水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保持稳定;入海河流水质状况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海洋渔业水域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管辖海域内未发生100吨以上的船舶溢油和化学品泄漏事故……
 
  尽管如此,海洋垃圾和海洋微塑料的侵袭却依然使人忧心忡忡。
 
  可以说塑料是海洋垃圾的主要类型,主要类型包括了海面漂浮垃圾、海滩垃圾和海底垃圾。海面漂浮垃圾主要为泡沫、塑料瓶和塑料袋等;海滩垃圾主要为泡沫、香烟过滤嘴、塑料碎片等;海底垃圾主要为鱼线、塑料绳等。
 
  而漂浮微塑料主要为线、纤维和碎片,成分主要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丙烯,2019年,渤海和东海监测断面海面漂浮微塑料密度分别为0.82个/立方米和0.25个/立方米。
 
  海洋垃圾治理刻不容缓。
 
  海洋生态修复与海洋垃圾治理
 
  海洋微塑料带来的危害本网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及,海洋垃圾治理已经成为了时下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我国也提出了“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加强海洋生态修复和积极参与海洋垃圾治理,既是顺势而为,也是我国“向海而兴”的重要举措。
 
  专家提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本质其实就是对“人海”关系的再调试。加强海洋生态修复,应当进一步统筹推进陆海发展,加强入海河流、排污口的综合整治,从源头上控制入海污染物的排放;推动海洋保护利用格局优化,筑牢海洋生态安全屏障,维护生物多样性;要充分整合现有的保护修复、规划等政策,建立健全海洋保护修复制度体系。
 
  当前,我国正全面积极参与海洋垃圾治理,就措施而言,可以大致概括为:加强国内海洋治理能力建设,加大海洋管理体系改革力度;进一步提升科研设计能力,建立海洋垃圾监测平台,对海洋垃圾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用科技的力量保护海洋环境;以及鼓励和吸引更多的社会民间力量加入,从思想根本上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等。

热门评论

上一篇:定了!政府明确“品牌寄递企业”责任,重拳推进快递包装治理

下一篇:世界海洋日——海洋塑料的定义出炉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