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异曲
时间:2016-07-01 阅读:760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根据规划,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其中*步,即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智能制造”被定位为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
规划
“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战略
根据规划,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看点
中国创造 “代工”向“代设计”转变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发展,我国已建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产业规模占整个世界制造业20%左右。但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品牌质量水平不够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仍然“大而不强”。
资料显示,我国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以上,95%的数控系统、80%的芯片、几乎全部液压件、密封件和发动机都依靠进口。
在《中国制造2025》中,一个亟须实现的转变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创造的一个具体体现就是技术创新。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不仅会带动传统制造领域的生产率提高和产品性能提升,还会带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数量众多的新材料、新能源、新生物产品、新设备的出现。
此外,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设计集群,培育一批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企业,鼓励代工企业建立研究设计中心,向代设计和出口自主品牌产品转变。发展各类创新设计教育,设立国家工业设计奖,激发全社会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智能制造 “衣食行”等方面智能化
在《中国制造2025》中,智能制造被定位为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加快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制造、敏捷制造能力。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产业生态体系。加快开展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培育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应用。
绿色制造 制定绿色企业标准体系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全面推进钢铁、有色等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实施重点区域、流域、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制定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企业标准体系,开展绿色评价……在《中国制造2025》中,“绿色”散布其间,成为贯穿全文的主色调。
*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介绍说,*将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包括建设绿色工厂、实施绿色制造、加大循环利用、倡导绿色消费等各个方面,并建立严格的标准和评价机制,企业如不符合绿色制造,还将上“黑名单”。
中国质量 中国制造亟须突破质量瓶颈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建设法规标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质量文化,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高质量是制造业强大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从市场竞争角度反映出国家整体实力。中国制造亟须突破质量瓶颈。在*科技司副司长沙南生看来,中国在一些关键材料、零部件和核心系统上,质量和可靠性不是太高,长期依赖于进口。改变低水平、低附加值的制造业状况,必须从质量入手。
在食品、药品、婴童用品、家电等领域实施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质量自我声明和质量追溯制度,保障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
中国品牌 从贴牌大国迈向品牌大国
实现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是《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又一个重要目标。目前,中国已是位居第二的制造业大国,但还只是一个贴牌大国,不是品牌大国。中国出口的商品中90%以上是贴牌产品。
贴牌和品牌的差别直接体现在利润上。一个芭比娃娃在美国市场价格约10美元,在中国离岸价格仅2美元,去掉成本,贴牌生产毛利只剩区区0.35美元。品牌缺失导致中国企业只能处在产业链低端,辛辛苦苦“为人做嫁衣”。
“中国制造”必须要有自己的。伴随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跃上舞台。的500强中,中国有29个内地品牌上榜。
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从贴牌大国迈向品牌大国,可以预见,将会有越来越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成为市场上耀眼的“中国名片”。
纵深
规划年限突破“五年”限制
*部长透露:“该规划是在*150多名专家花了一年半时间进行战略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又花了一年多时间制定出的。”
此前,根据*的要求和部署,*弱化以往规划中“五年”的时间限制,规划年限扩展到2025年,更注重中长期规划,保证政策的连续性。
还表示,仔细分析了德国提出来的“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是不谋而合、异曲同工。二者相同的地方,就是实现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相结合,或者用互联网+*制造业的结合,带动整个新一轮制造业发展。
具体解释说,德国工业4.0着眼装备,提出建设“信息物理系统”,并积极布局“智能工厂”,推进“智能生产”。而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产业生态体系和新型制造模式。
中德两国新战略无论是发展基础、产业阶段,还是战略任务都具有各自特点。表示,德国是世界制造业强国和*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甚至超过了美国和日本,在汽车、机械、医药化工、电机和电气等方面拥有世界*的技术水平。而中国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技术水平,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品牌形象,都还存在较大差距,发展基础相对薄弱。
“德国现在基本上实现了3.0,现在正在从3.0向4.0发展,也就是生产的自动化向网络信息化方面迈进。而中国,企业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有的企业还要补2.0到3.0这一课,即从电气化到自动化这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