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欧胜达塑料机械有限公司/原舟山华源机械有限公司

塑料机械网免费会员

收藏

小螺杆引发技术革命

时间:2010-12-18      阅读:694

科学时报5月26日B2版讯(记者 李洁尉 通讯员 孙宏志 陈臣)仅利用50万元资金,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瞿金平发明的一项新技术就使新技术塑料加工机械摆脱了200年来都未曾离开过的螺杆,预计可以创造出上百亿元的行业产值,掀起一场技术升级换代的风暴。
 
钱要用到刀刃上
 
塑料是百姓日常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材料。然而塑料生产行业却一直处在高耗能、高浪费状态,这种情况与螺杆这种塑料生产行业的代表性零部件有着密切关系。螺杆的长度越长,塑料加工机械的能耗就越大,螺杆加工制造就越困难。而随着塑料品种不断增加和制品要求不断提高,螺杆的长度也越来越长。
 
瞿金平一直致力于缩短螺杆的研究与探索,他在上将周期性变化力场引入螺杆塑化加工过程,提出塑料动态塑化成型方法及原理,成功发明并产业化塑料动态塑化加工设备,缩短了螺杆。但是螺杆还是存在,这也造成了塑料生产行业始终难以摆脱的“电老虎”标签。
 
取走螺杆,如何?但它的作用何物可替代呢?而且这是不是意味着加工能耗高、塑料多次循环利用等问题都会随之解决呢?
 
瞿金平的团队200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后,华南理工大学颁发50万元予以奖励。“当时就想着,50万元分给大家的话也就没太大意思了,还不如集中起来干点大事。”瞿金平回忆起几年前的那段往事,告诉记者,经过大家的举手表决,一致同意把这笔奖金就用做解决塑料生产行业里人人头痛的螺杆课题。
 
拿掉螺杆,说起来容易,但用什么取而代之?瞿金平的目光投向了叶片。叶片在由定子、转子及叶片组成的特定几何空间中转动时带动物料输送,同时随流道截面积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周期性变化过程中承受拉伸和压缩作用,这样就摆脱了在使用螺杆输送塑化过程中对物料很强的剪切作用,从而使其大分子链断裂的过程,如此一来,既加快了物料的输送塑化效率,又避免了物料大分子结构的改变,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塑料制品的生产质量。
 
新技术能耗下降约30%
 
新设备样机出来后,立即在一线企业得到试运行并取得成功。样机试用企业纷纷打来,对该设备表示出浓厚兴趣。“经过在东莞、汕头、武汉、深圳等地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统计,我们的物料损耗大大降低,能耗下降约30%左右,污染也大大降低。”瞿金平介绍。
 
目前,塑料无螺杆塑化挤出技术及设备经行业有关专家鉴定,是国内外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领域的重大创新,处于水平。
 
瞿金平说,这项技术问世后,国内塑料加工企业均纷纷表达了求购意向。“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大型塑料机械企业都向我们表达了要使用我们团队研发的无螺杆塑化加工设备技术”。
 
据统计,目前世界范围内塑料加工机械的产销量为196亿欧元,我国的塑料加工机械产销量为200亿元人民币。该产品如果能够实现10%的*,国内就可以创造22亿元以上的产值,在国外甚至可以创造100亿元以上的产值,产业前景不可估量。
上一篇:研发新品种耐磨螺杆 下一篇:国内模具业在发展中必须加强行业整合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