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塑料机械网免费5

收藏

发展中国机器人已由“备选”成为“必选”

时间:2014-11-08      阅读:811

  今年上半年,欧盟启动世界zui大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总研发投入28亿欧元。美国也于去年发布了机器人发展规划及路线图,瞄准研发新一代与人紧密协作的机器人。韩国颁布了第二个智能机器人开发5年规划。各国的争相布局充分证明了机器人是“制造业顶端的明珠”,正成为新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制造业格局。

  对于中国而言,发展机器人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的新工业革命大潮来势凶猛,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对中国世界工厂地位带来压力。另一方面,劳动力供给逐渐减少、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以及高能耗、高污染、低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等因素让中国制造业受到多重束缚。这些,决定了发展机器人对于我国而言已经从“备选”成为“必选”。

  工业4.0冲击中国传统制造业

  所谓工业4.0,是基于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作出的划分。按照目前的共识,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时代。这个概念zui早出现在德国,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被正式推出,其核心目标是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机。

  通俗地讲,这意味着未来工业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智能通道。机器不再需要人工操作,各种智能设备将被内置在从原材料到生产再到运输的各个环节当中,云技术将把所有的要素都连接起来,生成大数据,自动修正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这对传统的制造业将是巨大的冲击。在信息化时代,曾有一种观点认为制造业已经不再重要,因为信息产业将颠覆一切。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已经占据制造业20%的比重。但在世界金融危机、信息化浪潮的影响下,产能过剩成为困扰中国的大问题,制造业一度不再是资本追逐的热点。

  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结束

  在经济持续增长和资本不断积累的同时,劳动力供给逐渐减少,人口红利逐渐耗尽,加之劳资矛盾升级,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使得中国的要素禀赋结构正在发生转变。作为对资本深化的回应,使用工业机器人代替劳动力逐渐符合中国新的比较优势。通过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将有效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

  广东拓斯达董事长吴丰礼表示,拓斯达致力于打造中国制造业自动化*品牌,推动机器人应用的意义主要在于,改善产品质量和产品一致性,提高产能,以及减少员工不合理流动。他认为,中国制造业的用工需求极大,但真正参加的人工在逐渐减少。70后、80后,很多人还在制造业的行业中做一些手工的操作,但90后、00后,很少有人愿意做重复性的劳动。同时,劳动力成本在提升,中国制造业面临巨大挑战。因此,用自动化来代替人工将成为主流。

上一篇:传感器促工业自动化更智能 下一篇:国产自动化向应用集成发展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