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可降解塑料吗?

来源:塑料机械网原创
编辑:四夕
2020/8/26 17:41:21
48091
导读:错误理解、绿色营销以及盲目推广,使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市场出现混乱,发展面临阻碍。
  【塑料机械网 编辑视角】 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表公告称,受到西伯利亚地区长期高温影响,北极圈连续第二年发生大规模森林火灾。没有人能够想到,冰天雪地的北极有一天居然也会发生大火。而正是变暖让北极陷入高温天气的纠缠,闪电和高温天气这一个元凶一个帮凶促使北极上演“冰与火之歌”。
 
  我们对于温室效应所带来的阴霾已经不甚陌生,但是却依然对它束手无策。而相较于温室效应带来的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海洋面临的另一个重大问题——塑料污染也同样不可忽视。庆幸的是,近年来*环保意识都在不断增强,各项相关政策措施不断落实,“限塑令”也在接连升级。今年初,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更是将可降解塑料推上了风口。
 
  但是,很大一部分人说起可降解塑料其实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状态。错误理解、绿色营销以及盲目推广,使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市场出现混乱,发展面临阻碍。比如生物可降解塑料如果没有规模化收集,并运送到能提供合适降解条件与降解时间的专业处置场,绝大多数所谓“可降解”材料及其包装产品在自然界中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自然降解。
 
  那么,到底什么是可降解塑料?
 
  书面化点的语言表达来说,可降解塑料是指在自然界如土壤、沙土、淡水环境、海水环境、特定条件如堆肥化条件或厌氧消化条件中,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作用引起降解,并终完全降解变成二氧化碳(CO2)或/和甲烷(CH4)、水(H2O)及其所含元素的矿化无机盐以及新的生物质(如微生物死体等)的塑料。
 
  通俗点来说,就是使用后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降解成对环境无害的物质的塑料。但是,很多人对可降解塑料其实是存在误解的,在他们看来,可降解塑料使用起来不仅能替代现在传统塑料的功能,而且还不会有任何负面作用,使用完了之后,扔在家里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降解。但其实不是的。
 
  可降解塑料使用过后在任意环境中都能够很快分解吗?
 
  可降解的外因因素有所区别,有的受到太阳光的作用而降解;有的是由于真菌、细菌等自然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或化能合成而降解,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还有的则是在光、热、水、污染化合物、微生物、昆虫、机械力等自然环境条件作用下降解。这样就意味着所谓的可降解塑料需要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实现降解,而这些条件并不是任何的自然环境中都能达到的。此外,不管是哪种降解方式,完全“自然降解”的速度都是相对比较慢的。如果想让它快速降解的话,还得依赖专门的设施。
 
  怎么判断某一种材料是否可以生物降解?
 
  上和中国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检测方法标准。由于降解和环境条件相关,可降解材料应该在产品上明确标识其在哪种环境下可以完全降解,并明确其依据的生产标准、材质、成分等信息。
 
  生物可降解塑料都是植物做的?
 
  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生物基,如直接来源于生物质,像是土豆、玉米类淀粉混合物;但也有部分是来自化石基的材料。
 
  可降解塑料废弃物还需要垃圾分类吗?
 
  自然是需要的,并不是所有的可降解塑料都能放在一起。生物降解塑料因为品种不同、化学结构不同,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行为是不同的。生物可降解塑料需要在特定的温度、湿度和微生物共同作用的条件下才可以达到完全降解,生成对环境无害的的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如果没有进行分类回收处理,生物可降解塑料随意进入环境中会产生环境危害,和普通的一次性塑料带来的危害并无太大差异。
 
  因此,使用可降解材料,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可以随意丢弃该类制品,这类制品应该像传统塑料制品一样,统一进行垃圾分类与回收,按照合适的处置途径进行回收及再利用(包括物理回收再利用、化学回收再利用和生物回收如堆肥等)。
 
  那在垃圾分类中,生物可降解塑料属于哪一类?
 
  理想状态下,生物可降解塑料应该被单独归类回收,随后集中进行工业堆肥,以确保生物可降解塑料能顺利完全降解,大限度降低对于环境的危害。至于生物可降解塑料是应该单独设立一个分类回收桶,还是扔进厨余垃圾桶,和厨余垃圾一同处理,目前没有明确规定。
 
  生物降解塑料降解后的产物,会不会对环境造成次生危害
 
  生物降解塑料的降解性能要求增加了重金属含量的指标;对可堆肥塑料其堆肥化后的堆肥进行了生态毒性试验,包括植物毒性试验、蚯蚓毒性试验等;对土壤可降解的生物降解地膜,除了降解性能、重金属含量规定外,新的标准对生态毒性等也进行了规定。从目前看,符合标准要求的生物降解塑料,降解后对环境不会造成次生危害。
 
  此外,生物降解塑料在填埋时,许多现代化的填埋场目前多数都会采用一些填埋过程中能够收集沼气进行能量回收的装置,即使没有回收也有相应的有机垃圾填埋后的沼气释放措施。
 
  总体来说,你所知道的可降解塑料未必能够实现真正的“完全可降解”。“可降解”也不是过度消费和资源浪费的借口。相比于材料替代,或许更重要的是方式替代。减少一次性用品,避免不必要的包装,事实上已经能够解决很多问题。
 
  部分资料参考:第一财经

热门评论

上一篇:工信部表态加快推进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置换,材料企业如何抢占市场?

下一篇:视角:践行“新塑料经济”倡议,菲律宾做了哪些努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