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的制造业:遭用工荒与裁员潮双面夹击
- 来源:塑料机械网原创
- 编辑:sydneylulu
- 2020/2/20 14:42:10
- 53372
【塑料机械网 编辑视角】2月10日,在复工第一天,新潮传媒突然宣布:裁员500人!引起业内不小的轰动。据悉,除了湖北地区外,疫情新增确诊病例已连降16天。在疫情逐渐得以缓解的当下,大部分互联网科技公司已全面线上复工,生产企业部分核心生产线全线复工,但还有部分企业线下业务紧缩、现金流吃紧,甚至面临倒闭风险。
因为疫情,不少商家感受到了压力:一方面不能及时开业,没有营业收入,另一方面则还要给员工开工资以及缴纳一些税费等,所以不少行业大佬纷纷叫苦。对于员工而言,需要工作来维持生活来源。对于因这次疫情拖垮的企业,正为企业继续运转的现金流而发愁。因此,通常企业会采取裁员这种方式自救。甚至,有的企业已经做好了员工去仲裁就宣告解散的准备。
多重压力,制造业受疫情重创
“通知:假期延迟到2月2日;通知:假期延迟到2月10日;通知:假期延迟到2月17日;通知:公司没有了,不用回来了。”这一疫情期间大家解闷儿的小段子,如今,正在成为现实。
近日,清华北大联合对995家中小企业,针对此次疫情展开调研。其中包括企业现金可维持的时间、收入下降幅度、成本支付压力等。调查结果显示,85%的企业现金流难以维持三个月以上,只有9.96%的企业能维持到6个月以上。其中58.05%的企业,在2020年营业收入下降超过20%以上,29.58%的企业下降幅度超过50%。
据了解,有些企业将2020年的工作目标从“完成多少销量的订单、开拓多少地区的市场、突破多少的任务”等雄心壮志变成了简单的“活着”。
相比可以远程在家办公的互联网公司,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这次疫情带来的创伤更大。制造业正面临劳动力短缺、需求疲软、贸易受阻等诸多挑战。
制造业因为需要在工厂实现生产,无法远程办公。普通工人流失率大,加上有的城市交通管制,无法正常返回工作岗位,想要复工就意味着招聘。但制造业企业对技术人才要求较高,一时半会很难招到合适的。
有网友表示,以前有个段子:一个工人在声讨老板说工资低劳动强度大。老板不仅不加薪,还要加班。做不了就辞退他。他不服气跟老板说国家劳动法条条规定。老板回一句,你不要跟我讨生活挣工资,你去跟劳动法要工资去吧!直白地反映了目前的一些企业现状。
现阶段,复工的企业遇上了用工荒,难以复工的企业面临着裁员潮,这看上去矛盾的两种现象,就这么在同一时期发生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面对疫情,制造业该如何应对?
在我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属于主导产业。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也影响到国计民生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因此,各国都把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面对新冠疫情对我国制造业带来的短期冲击和长远影响,业内建议持续深化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工业互联网在促进制造业资源协同、按需生产、精准管理、服务转型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加速企业恢复生产与数字化转型。
即:发挥工业互联网供需对接、资源配置作用,降低疫情带来的销售下滑和供应链紧张压力;推进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产融结合创新,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运用工业互联网技术进行产能波动与供应链风险预测,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借助工业互联网手段开展复工复产情况监测,支撑政府精准施策;持续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提升制造业风险抵抗能力。
此外,企业需大力发挥智能工厂的作用。
当前,广大制造业企业正积极自救,在这些自救措施中,需要员工较少、便于疫情防控的智能化工厂成为一大亮点。
复工复产人员聚集风险是防控难点,而依托智能化升级建设的智能工厂以机器人作为主力,避免了工人扎堆,是疫情期间复工复产的另一大优势。
结语:因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主要发生在中部地区,制造业许多工人无法回到工厂,所以在过去的两周里,一线产业工人的工资已经上涨了15%~30%,招工难也会成为今年4月至6月的大坎。未来,制造企业势必会更加重视智能制造,构建智能工厂,提升物流供应链的智能化,提升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危机。
部分资料参考:界面新闻、硅星人、人民邮电报、华夏时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塑料机械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塑料机械网合法拥有版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