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人类一手栽培的催命符 海洋中的“PM2.5”

来源:中国塑料机械网
编辑:依谷
2017/7/17 16:39:13
47089
导读:对于海洋生物而言,微塑料犹如海洋中的PM2.5,而对于人类而言,微塑料则犹如一道隐性催命符。因此,及早有效应对微塑料污染已迫在眉睫。而各国在解决微塑料问题上,应该抱团协作,共同努力。
  引题
 
  日前,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海洋和南极科学研究学院发布的一项报告再次引爆了“微塑料”这个议题。报告称,在澳东南部海域海底的沉积物中发现高浓度塑料微粒,很可能污染整个食物链。
 
  微塑料,直径小于5微米,细小到用肉眼难以发现它。也正因如此,它对海洋生物乃至人类皆产生了巨大的危害。联合国专家组(GESAMP)已将其列为海洋生物的“温柔杀手”,并指出其危害程度等同于大型海洋垃圾。
 
  但这一强大的劲敌确是人类一手栽培喂饱的,这些塑料微粒或来源于我们日常使用的化妆品、清洁用品中,或来源于纤维类衣物脱离出的细小颗粒,又或者来源于环境中的塑料垃圾,它们经过催化分解终形成了塑料颗粒……可以说,海洋中的微塑料来源非常复杂,既有陆地河流、工业和生活污水、塑料垃圾等陆源输入,也有船舶运输、海上钻井平台等海源输入。
 
 
  微塑料逐渐为大众所知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海洋微塑料污染的相关研究已经开展。
 
  2001年,一位国外科学家报道了其研究海域水体中,微塑料的密度每立方米约有上亿个,才逐步引起各国政府、媒体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2004年,英国科研人员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研究论文,提出微塑料(Microplastic)这个概念。
 
  2014年,英美研究人员联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观点文章指出:微塑料已遍布整个海洋,而生物体中微塑料的污染状况以及造成的生态效应和健康风险是当前微塑料研究应着重关注的问题。
 
  2014年6月,联合国环境大会上提出了海洋废弃物和微塑料问题,并终达成了“海洋塑料废弃物和微塑料决议”,提出开展有关海洋塑料废弃物和微塑料的研究。
 
  2015年,微塑料污染被列入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二大科学问题,并成为与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环境问题。
 
  微塑料的危害
 
  科学研究已经证实,海洋中的微塑料污染对海洋生物的生长、发育、躲避天敌和繁殖的能力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微塑料除了对海洋生物造成一定的危害,还通过食物链进入到更高等级的生物体内,并终为人类所食用。
 
  威胁海洋生态
 
  中国一份关于海洋鱼类的调查显示,在2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常见鱼类中,90%的鱼类样本中都发现了微塑料。
 
  前不久,科学家拍摄了浮游生物摄入微塑料的一小段视频,视频形象地揭示了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宣告阶段,它向*证实了,废弃的塑料确实可以进入海洋生物体内,并沿着食物链进行传递。
 
  威胁人类健康
 
  经过食物链的传递,那些“被微塑料”了的海洋生物,如鱼类、贝类等,终流向人类的餐桌,而微塑料也因此而进入了人体。
 
  另外,研究专家已经证实,人类摄入微塑料也不仅仅是通过食用海洋生物。一个由墨西哥和荷兰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通过在墨西哥洛斯佩泰尼斯生物圈保护区的实地研究证实,微塑料已经进入陆地食物链。
 
  他们表示,由于缺乏塑料回收和处理系统,洛斯佩泰尼斯的居民通常在焚烧塑料后将其掩埋到果园的地下,这就增加了这些塑料废弃物分裂为微塑料的风险。为了评估这种情况,研究人员对保护区中10个果园的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中的蚯蚓、居民饲养在果园里的母鸡的粪便和胃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土壤里、蚯蚓体内、母鸡粪便和胃里都存在微塑料。不管是海洋生物还是陆地生物,如果人类长期摄入微塑料,很可能对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微塑料延伸到哪了?
 
  北极
 
  研究人员发现,数以万亿计的微塑料颗粒出现在了北极的海冰中,每立方米的海冰中含有多达240个微塑料颗粒,这一分布密度是大太平洋垃圾漂浮带微塑料颗粒的2000倍。
 
  达特茅斯大学的材料学家兼工程师Rachel Obbard和她的同事通过样本估算指出,如果北极海冰全部融化,将会释放出7万亿多个微塑料片。
 
  南极海
 
  日本九州大学与东京海洋大学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南极海也漂浮着“微塑料”。微塑料常见于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区,而在南极海发现被认为尚属。
 
  该项调查在澳大利亚与南极大陆间的5个地点实施。通过拉密孔网采集海面附近浮游生物的样本,在距离南极较近的2个地点发现大量塑料粒子,平均每吨海水中有0.05个至0.1个,经换算每平方公里约有14万至29万个,与北半球海洋平均10万个的数量不相上下。
 
  澳大利亚东南海域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海洋和南极科学研究学院发布报告称,在澳东南部海域海底沉积物中发现高浓度塑料微粒,很可能污染整个食物链。
 
  2015年,研究小组从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塔斯马尼亚州及南澳大利亚州共计42处地点采集海底沉积物样本,并发现平均每毫升沉积物中含超过3个塑料纤维或颗粒。
 
  日本海洋
 
  日本环境省发布消息称,在距本州和九州沿岸100公里至200公里海域发现了细微塑料漂浮物,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2014年,东京海洋大学和九州大学受环境省委托进行了调查。他们在本州和九州近海的45处地点采集了漂浮物,每1立方米海水中平均发现2.4个微塑料。环境省2010年至2012年在濑户内海实施调查时平均仅为0.4个,此次有22个地点超过了这一数值。此外,调查人员还对较大的漂浮垃圾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其中有56%是可能会变成微塑料的石油化工制品。
 
  中国海域
 
  微塑料污染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国外海域中,我国海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中国国家海洋局调查显示,中国37个海域的海面漂浮垃圾和海滩垃圾中,塑料类占77%,并且86%—91%来自陆地。事实上,我国科学家早已证实在三亚海滩和南海浮游动物体内发现了大量微塑料。只不过,我国尚未对南海微塑料开展全面的调查研究。
 
 
  各国纷纷呼吁应对微塑料污染
 
  随着微塑料的危害性逐渐加剧升级,并为大众所熟知,各国政府也开始对此事备加关注。除了出台系列政策应对塑料垃圾之外,也出台了直接针对微塑料的系列措施,而报道多的当属“呼吁禁止在化妆品等洗护用品中添加微塑料”。
 
  其中,美国政府已立法宣布禁止在化妆品和洗护用品中使用微塑料,成为个宣布此项禁令的国家。
 
  欧盟也已开始着手制定禁止在化妆品中使用微塑料的提案。
 
  2017年起,英国也禁止在化妆品以及洗护用品中使用微塑料。
 
  2017年3月份,瑞典环境大臣卡罗利娜·斯科格在首届“波罗的海未来大会”上呼吁,波罗的海地区应该禁止化妆品中微塑料的使用,以减轻其对环境与人类的负面影响。
 
  在我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微塑料监测和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技术研究”已于2016年底启动,中国科学家也开始呼吁禁止在个人护理品中添加用于深度清洁的微塑料颗粒。

  笔者结语:
 
  微塑料危害之大想必已不必多说,对于海洋生物而言,微塑料犹如海洋中的PM2.5,而对于人类而言,微塑料则犹如一道隐性催命符。因此,及早有效应对微塑料污染已迫在眉睫。而各国在解决微塑料问题上,应该抱团协作,共同努力。据了解,新成立的“西太平洋区域海洋微塑料研究项目”就将在建立机构和专家网络的基础上,发挥区域作用,这一主题的研究,从制定统一采样和分析方法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海洋微塑料的分布、来源、归趋,评估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注: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热门评论

上一篇:塑机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卖遍”?

下一篇:塑机企业“暑期”补短提技是重点

相关新闻